“对伤害孩子的行为必须零容忍,这不是选择题,是底线!”
2025年3月,林心如在台北某儿童保护公益活动现场的这句话,让台下原本喧闹的媒体区瞬间寂静。
这位素来以温柔形象示人的女演员,此刻眼眶泛红、声音发颤——她面对的不仅是镜头,还有一份刚曝光的司法判决书:
知名主持人黄子佼被控持有2259部未成年人性影像,其中一名14岁少女三年间被迫拍摄228段视频,每次拍摄需举着更新日期的报纸,甚至被威胁要将视频发送给她的同学。
这份由台北地方法院公布的二审判决书,彻底震碎了公众对“幽默才子”黄子佼的认知。
判决书第37页记载的细节令人窒息:受害少女在2021年冬天拍摄的某段视频中,因过度疼痛咬破嘴唇的血迹清晰可见;
第89页的证人证词显示,黄子佼购买的影像中有11岁女童被强迫穿小学毕业纪念服,而硬盘中保存的对比照片证实,这些校服与受害者真实生活照完全吻合。
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,是无数个被碾碎的青春,而案件二审期间曝光的犯罪细节,更让公众的愤怒达到顶点:原来那些藏在硬盘里的影像,不仅是“观看”,更是一场系统性剥削的共谋。
时间倒回2014年,黄子佼注册了非法网站“创意私房”会员。
这个被称为“台版N号房”的暗网论坛,明码标价贩卖未成年人性剥削影像,甚至提供“定制服务”:只要付费,就能指定受害者的年龄、外貌特征,甚至要求上传最新学生证以“验证发育情况”。
判决书显示,黄子佼十年间累计消费超过6631万元新台币,购买的影像中,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仅10岁,11岁女童被侵犯的画面清晰可见其校服上的学校标识。
更令人发指的是,这些影像并非单纯的偷拍。
为满足高级会员的变态需求,网站运营者会对受害者进行长期控制:一名14岁女孩在三年内被强迫拍摄228段视频,每次拍摄前需“更新”个人信息,甚至被威胁若反抗就公开其社交账号。
而黄子佼的购买记录显示,他曾多次指定“学生制服”“发育期少女”等关键词,其硬盘中还存有受害者生活照与视频截图的对比文件。
这些铁证彻底撕碎了其辩护律师所谓“无意下载”“缓解压力”的荒唐说辞。
2024年12月的一审判决,曾引发社会强烈不满——持有2259部未成年人性影像仅判8个月有期徒刑、罚款10万新台币(约合2.3万元人民币),罚金甚至可通过社区劳动折抵。
对比案情相似的韩国“N号房”主犯获刑34年、日本同类案件最低刑期3年,台湾《儿童及少年性剥削防制条例》的滞后性暴露无遗。
检察官在二审法庭上痛陈:“每部影像都是受害者的血泪,加害者的每一次点击都在延续伤害!”
民众的愤怒在二审期间达到顶峰。当黄子佼的辩护律师抛出“部分受害者年龄存疑”的狡辩时,法庭外聚集的抗议人群高举“228次伤害换8个月公平吗”的标语。
网络联署要求修法的签名在48小时内突破50万份。这份汹涌的民意,终于让司法系统做出改变:二审法官当庭斥责黄子佼“将性剥削商品化”,并首次在判决书中明确:“持有即参与犯罪,购买即推动产业链扩张。”
在这场席卷全台的风暴中,一贯以温婉形象示人的林心如,成了公众人物中发声最坚定的代表。
早在2023年黄子佼性骚扰丑闻初现时,林心如就悄悄推掉了与其相关的所有合作;
2025年4月,她更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身份发起“终止网络性剥削”倡议,推动台湾立法机构讨论“黄子佼条款”:将持有未成年人性影像的最高刑期从1年提高至5年。
她在采访中透露,从女儿4岁起就教导“身体自主权”:“我会告诉她,如果有人让你不舒服,哪怕是认识的人,也要立刻说不。保护孩子,不能等悲剧发生才后悔。”
林心如的勇敢表态,让人对她刮目相看。
但其实,想林心如这样敢于站出来发声的,寥寥无几。
黄子佼案发后,与其合作多年的曾国城节目遭停播,孟耿如等艺人因未立即切割遭网友抵制。
更多明星选择沉默——毕竟在这个讲究“人情”的圈子,公开批评同行可能意味着自断后路。
这种微妙氛围下,林心如的持续发声显得尤为珍贵。
令人欣慰的是,这场风波也催生了行业变革。
三大电视台联合签署《未成年人保护承诺书》,要求节目嘉宾通过犯罪记录审查,广告商新增“十年道德条款”,劣迹艺人代言产品可无条件退货。
正如影评人焦雄屏所言:“黄子佼案撕开了娱乐圈的光鲜表皮,让我们看到必须重建的规则——明星的特权,绝不能成为犯罪的护身符。”
当二审法庭播放受害者哭诉“每次拍摄前都要吃止痛药”的录音时,旁听席上有记者低头落泪。这份228次的暴行记录,不该只是新闻里的一个惊悚标题。
它提醒我们:每部非法影像的背后,都是活生生的人;每次沉默的纵容,都可能让犯罪链条多运转一环。
热门推荐
全部评论 0